一、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从理论上认识人类红细胞上的Rh抗原应有C、c、D、d、E、e这6种。由于目前尚未发现抗d,因此也未肯定d抗原,故Rh抗原主要有5种。这5种抗原的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E、C、c、e,以D抗原性最强,其临床意义更为重要。大多数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Rh溶血病都是由于抗D抗体引起。所以若仅有抗D抗体作Rh系统血型鉴定,则粗略地称含D抗原的红细胞为Rh阳性,不含D抗原的为Rh阴性。Rh血型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亚型较多,其中有较大临床意义的是Du。Du是D抗原的一种变异型,它能被某些抗D血清凝集,而与另一些抗D血清却完全不凝集,但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常呈阳性。由于Du亚型有以上特点,易被误定为Rh阴性。为防止Du的漏检,于检测时应采用抗球蛋白试验,如出现凝集者,可定为Du型。Rh血型形成的天然抗体极少,主要是由Rh血型不合输血或通过妊娠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已知有5种,即抗D、抗E、抗C、抗c及抗e抗体,抗D抗体是Rh系统中最常见的抗体。Rh抗体有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两种。完全抗体在机体受抗原刺激初期出现,一般属IgM型。机体继续受抗原刺激,则出现不完全抗体,属IgG型,因其分子量小,可以通过胎盘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二、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一)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故在第一次输血时,往往不会发现Rh血型不合。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Rh阳性血液输入后便可产生免疫性抗Rh抗体,如再次输人Rh阳性血液时,即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Rh抗体一般不结合补体,所以由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反应,以高胆红素血症为其特征。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的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液时也可发生溶血反应。
(二)新生儿Rh溶血病:母亲与胎儿的Rh血型不合,典型的病例为胎儿之父为Rh阳性(DD或Dd),母为Rh阴性(dd),胎儿为Rh阳性(Dd)。胎儿的红细胞如有一定数量经胎盘进入母体,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此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即成溶血。第1胎时因产生的抗Rh抗体很少,故极少发生溶血。但第2次妊娠后,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产生的抗体增多而常引起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