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
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 |
有意想象 |
再造想象 |
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
创造想象 |
概念 |
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条件 |
(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
特殊形式 |
幻想 |
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 |
分为:理想和空想 |
加工方式 |
粘合 |
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
美人鱼、飞马等 |
夸张 |
又称强调,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
千手佛、九头鸟、大人国、小人国等 |
典型化 |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 |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 |
拟人化 |
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 |
风神、火神、雷神、电神等 |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