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 |
高频考点 |
具体内容 |
常考形式 |
感知觉 |
感觉的种类 |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
选择 填空 |
感觉的规律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这种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
知觉的种类 |
(1)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4)社会知觉 第一印象: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留下的印象。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对某类人的固定看法 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 |
知觉的特征 |
整体性 理解性 选择性 恒常性 |
记忆 |
记忆的种类 |
1、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 |
选择 判断 填空 |
记忆的过程 |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种类: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提出,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因素:材料序列位置(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
记忆品质 |
记忆的准确性、准备性、快捷性、持久性 |
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复习 |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
表象、想象 |
种类 |
无意想象——梦和幻觉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
选择、判断 |
培养的方法 |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
思维 |
思维特点 |
间接性和概括性 |
选择 判断 填空 |
思维种类 |
1、思维活动凭借物: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思维活动指向性: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思维活动创新: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思维品质 |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
思维过程 |
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 |
注意 |
种类 |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
选择 填空 |
品质 |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
情绪、情感 |
种类 |
1、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
选择 填空 |
功能 |
1、感染功能 2、适应功能 3、动机功能 4、信号功能 5、调节功能 |
意志 |
动机斗争的形式 |
①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 |
选择 填空 |
意志品质 |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
需要、动机、兴趣 |
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
选择 填空 简答 |
动机的种类 |
1、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性质: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3、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长远的间接动机和短暂的直接动机。 |
兴趣 |
1、兴趣的倾向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兴趣的内容: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
能力 |
种类 |
1、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4、认识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
选择 填空 |
理论 |
1、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3、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
气质 |
类型 |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
选择 填空 |
性格 |
影响因素 |
遗传 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 社会实践 |
选择 填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