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 |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及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
学校教育制度 |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
 |
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
前制度化教育 |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 |
非制度化教育 |
重要标志:学校的产生 教育形态趋于定型,特点有:(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象确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
主要标志: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我国标志: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形式有全日制、半工半读等 |
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 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 |
影响学制的因素 |
(1)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文化传统; (6)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